保护古树名木 传承绿色文化__新闻频道——漯河网-漯河市委、市政府唯一重点新闻门户网

保护古树名木 传承绿色文化

来源:漯河日报 时间:2023-03-20 10:04:00 点击: 今日评论:

    记者 杨 旭
    在我市有1300余棵古树名木,它们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古树名木保护力度,让古树“老有所依”,为城市留住“绿色文物”。
    古树承载历史记忆
    3月17日,记者在舞阳县马村乡华店小学,又见到了那棵大槐树。几年前,记者曾去位于郭庄村的樊哙墓采访,顺道看一看这棵大槐树。那时正值盛夏,大槐树枝叶繁茂、郁郁葱葱。
    如今故地重游,正是乍暖还寒的时节,一旁的小树已经被春风染绿,大槐树还未抽枝长叶。
    大槐树所在的华店小学,是在樊侯祠遗址上建起来的,离此不远便是西汉开国名将樊哙的墓冢。老一辈人还记得,当年的樊侯祠有大殿、石碑、东西厢房,大殿内有一尊樊哙塑像。如今,建筑古迹多已不存,只剩下樊哙在鸿门宴上带剑拥盾、闯营救主的故事还在民间流传,而大槐树就是最忠实的倾听者。
    在我市,像这样的古树还有很多。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了解到,我市现存古树单株118棵,名木1棵,古树群8个(合计1280棵)。其中,树龄在500年以上的一级古树28棵、树龄在300年~499年的二级古树27棵、树龄在100年~299年的三级古树1343棵。它们是名副其实的“绿色文物”。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古树名木不仅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历史价值,还对研究当地的气候、水土等具有重要作用。另外,古树名木也是珍贵的基因资源,对林木良种选育具有重要作用。”
    “一树一策”保护古树
    在当地,村庄或因树得名,习俗或因树形成。
    在舞阳县文峰乡白果树村,生长着该县境内树龄最长的一棵古树——千年白果树。据传,白果树村任姓先祖是明代自山西洪洞县迁来此处的,当时村南就植有白果树,该村也因此得名。清道光《舞阳县志》也有记载:“西中伍保辖有白果树。”
    去年,白果树树势明显衰弱,正常生长枝稀少,树叶着色异常。对此,舞阳县林业技术推广总站邀请河南省古树名木复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专家为白果树“问诊”,采取更换土壤、松土施肥、修剪树枝等措施,激活古树的细胞活性,并在古树四周设立栅栏,防止人为践踏。目前,白果树已经焕发生机。
    记者从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了解到,我市在原有古树名木普查和建档立卡的基础上开展全市古树资源补充调查,对新增的古树名木进行逐一调查、鉴定,及时更新完善古树名木档案,建立信息数据库,将古树名木的种类、数量、生长现状等纳入电子档案。
    对全市登记在册的古树名木,落实古树名木保护责任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明确管护责任,确保责任到人,扎实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实行常态化巡护,加强古树名木精细化管护。针对生长衰弱和濒危的古树名木组织专家“会诊”,制订“一树一策”保护方案,采取土壤改良、修剪施肥、架设支撑架等措施加以保护。目前,大部分古树生长良好。
    同时,我市利用植树节、世界环境日等节点,通过印制发放宣传资料、制作展板等方式,宣传保护古树名木重大意义,增强群众古树名木保护意识。
责编:瘦马  编审:陈向党  终审:汪中东
  • 秦保强在调研创文工作时强调 拉高标杆 抓细抓实 以优异成绩 引领建设更有品质更有温度的幸福之城

  • 多向发力激发市场活力 ——我市开展2023年“提振消费信心”消费体察活动侧记

  • “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网上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漯河 探访许慎文化园贾湖遗址

  • 打造“好人之城” 引领文明新风

  • 奋力打造创新之城

  • 1
  • 2
  • 3
  • 4
  • 5

最新 / 新闻

一周 / 新闻排行



主办单位:中共漯河市委宣传部 漯河市互联网新闻中心 承办:漯河市广播电视台  豫ICP备05017908 
Copyright © 2000 - 2012 LUOH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网 版权所有

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117号